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30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2020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道内吸引是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时常用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病人的准备、吸引及后续护理,可能伴随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GRADE),制定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的操作指南,旨在促进这一操作规范化实施,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4-2014-03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APACHE-Ⅱ评分≥15分、4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3d、估计气管插管超过3~7d者的重症脑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实施气道开放,试验组采用序贯气道开放法,即在气管切开导管置入气管内之前仍保留气管插管,待气切导管完全正确放置,再拔除气管插管,全过程始终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常规组在气管切开造口过程中不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仅吸氧4~8L/min;观察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APACHE-Ⅱ评分、生命体征、术后24h NSE水平、血气分析以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1)2组患者入科时、气管切开术前APACHE-Ⅱ、HR、RR、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APACHE-Ⅱ、SpO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气管切开术后APACHE-Ⅱ、HR、RR、Bp、SpO2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科时以及气管切开前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3个月后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采取序贯性人工气道开放法能确保其安全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王志娟  李玉红  俞飞云  陈栋樑 《浙江医学》2015,37(19):1624-1626
目的 观察自制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对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的保护作用,探讨用于固定气管套管的可行性。方法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使用自制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固定气管套管;对照组使用传统棉布带固定。分别于固定后1、2、3周评价两组患者颈部皮损、切口皮损情况,并于第3周评价患者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颈部皮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皮损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83、-8.214,均P<0.01);切口皮损程度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舒适度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57±1.01)、(7.77±0.86)分,对照组分别为(5.90±1.16)、(6.03±1.1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自制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可有效减轻患者颈部及切口皮肤损害,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ree different suction pressures (80 mmHg, 150 mmHg, 250 mmHg) with the open system suction method in terms of the volume of secretions and complications development in intubated intensive care patients.Research methodology/designThis study was planned as a prospective, experimental, self-controlled design. The study sample included 47 pati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data collection and patient follow-up form from patient records.SettingSingle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ResultsFifty fiv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 61.7% were older than 65 years and 38.32% had lung infection. The amount of suctioned secretions tended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negative pressure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sures in terms of the median volume of suctioned secretions (p < 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ction pressures in terms of oxygen desaturation, hypertension rates (p > 0.05). Tachycardia, bradycardia, hypoxaemia, tracheal mucosal damage or mucosal bleeding were not observed during suctioning with three different suction pressures.ConclusionIt may be assumed that 250 mmHg suction pressure, via compliance with open system suction method related procedures, is being more effective and equally safe for secretion cleaning in comparison to the 80 and 150 mmHg suction pressures.  相似文献   
7.
8.
报道1例男性患儿,7岁,诊断为5、6、7复合型面裂(facial multi-clefts),拟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整形手术。存在颌面部严重畸形,及术前未发现的扁桃体肿大,在诱导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和通气困难,经放入中号口咽通气道,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期间通气道置入困难;在应用直接喉镜直视探查过程中,出现喉痉挛,经置入通气道、加压通气.呼吸恢复正常;经鼻盲探气管捅管多次尝试未成功,最终借助直接喉镜直视下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成功。  相似文献   
9.
保留气管插管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气道安全维护中的作用,以及与气管切开术比较之优越性. 方法临床分析49例口腔颌面外科病例,实施气管插管术48例,插管期间应用镇静镇痛治疗使病人Ramsay评分维持在2-4级,观察插管留置时间、留置期间血气(SpO2),气管插管保留或拔除后有无手术部位出血、血肿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56±0.74天,留置期间SpO2>98%(99.76±0.52%)所有气管插管病人无气道损伤,无气道出血,无肺部感染及镇静药物应用后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在现代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中,气管插管术不仅保障病人呼吸道通畅,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减少了病人痛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和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接高频通气下对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BCB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麻醉插管通气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TI-CV)组和硬质支气管镜(RB-HFV)组,比较不同麻醉通气插管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情况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共65例ILD患者入选,TI-CV组33例,RB-HFV组3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8.0±15.0)和(48.8±10.8)岁(P=0.803)。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肺功能(FEV1、FVC、FEV1/FVC、DLCO)、动脉血气(pH、PaO2、PaCO2)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等基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I-CV组和RB-HFV组术后5min动脉血pH分别为7.34±0.06和7.26±0.06,PaCO2分别为(48.82±9.53)和(62.76±9.8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毕时TI-CV组和RB-HFV组患者动脉血pH分别为7.33±0.06和7.21±0.08,PaCO2分别为(48.91±10.49)和(70.93±14.83)mmHg,心率分别为(79.6±21.1)和(93.8±18.7)次/min,MAP分别为(72.15±13.03)和(82.63±15.6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V组和RB-HFV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麻醉总时间为(47.4±8.8)和(53.3±1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麻醉完全复苏拔管5min后动脉血气(pH、PaO2、PaCO2)以及心率、MAP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下TBCB较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接高频通气下TBCB更有利于保持术中有效通气,维持心率以及MAP的稳定,建议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接常频通气下行TBCB更有利于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